当线上教育成为常态,海亮云校的"双师课堂"正在重新定义教育的温度。课前精准到知识点的学情调研,课中一个突然折返的鼓励,课后跨越千里的作业点赞...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教育智慧,构成了数字时代最动人的师生图景。
01 课前:把准脉搏,让教学更懂学生
"乐老师,咱们钟山中学高一语文考试试卷和学生单科成绩可以分享下吗?"海亮云校蒋陟老师的消息刚发出,屏幕那端便传来了热忱的回应:"好的,蒋老师,谢谢您这么敬业,孩子们遇上您真是他们的福气!这次考试二班孩子进步很大,超出了一班。"
在另一端,高三数学的教学对接也在悄然进行。“普老师,数学卓越课马上要复习导数和解析几何了,想向您了解下,学生们在这两块内容上,具体有哪些方面比较薄弱?”泸西一中普云宏老师的回复很快跟进,字里行间都是对学生的熟稔:"我们学生导函数主要是等价转化问题的能力不足,遇到非常规问题无法入手;含有三角函数的导数问题比较困难......"
这样的对话,在开课前与全国合作学校的需求对接中早已是常态。云校授课教师像勤勉的 "调研者",主动搜集试卷、成绩分析,只为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盲区;合作学校的跟课教师则像贴心的 "向导",将学生的薄弱点、易错点、学习成长等娓娓道来,"二班比一班进步更明显" 的喜悦都溢出了屏幕。
他们细致分析学情、交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些跨越屏幕的交流,只关乎一个共同目标——精准踩中孩子们的学习痛点,让每一节课都上得顺畅、学得扎实。
02 课中:微光汇聚,让成长更有力量
初一语文卓越课结束后,屏幕中海亮云校教师齐婧澐的身影已经消失,可贵州仁怀二中的学生们仍迟迟不肯挂断会议,没想到下一秒,齐老师又笑着出现在画面里:"看到你们没走,老师想再夸夸大家——这学期你们进步太明显了,从一开始不好意思开摄像头,到后来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半小时就能交上作业,老师给你们点个赞!"
跟课教师班莺老师立即发消息给齐老师:"孩子们让我下课后不要着急关一体机,本来舍不得你走,没想到你真的回来了!" 屏幕内外的笑声融在一起,像束光,照亮了课堂的每个角落。
云校数学教师马晨涛也在山东平阴实验高级中学的课堂上,见证过一场 "沉默到绽放" 的蜕变。山东平阴实验高级中学初一年级共有两个班上卓越课,起初上课提问时,一班学生总抢着举手,而隔壁二班却格外安静,孩子们低头,连目光都很少抬起来。
"咱们今天试试两个班轮流点名怎么样?"马晨涛老师在屏幕里笑着提议,他用激将法,故意先请一班学生回答,再笑着看向二班:"我猜你们肯定有更巧妙的方法,要不要试试?"起初是零星的举手,后来在他和跟课教师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手臂扬起。
最让马晨涛老师惊喜的是那节《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专题复习》课程,二班有个男孩犹豫着站起来,说出的解题方法却非常便捷。"这方法太妙了!你怎么想到的?" 马晨涛老师忍不住带头为男孩鼓掌。那些从"低头躲闪"到"眼里有光"的转变,藏着双师携手种下的勇气,也藏着每个孩子心底悄然生长的力量。
03 课后:跨越时空,让守护从不缺席
晚上九点半,海亮云校教师李和越的手机屏幕亮起,是贵州仁怀七中跟课教师李晓军发来消息:“李老师,学生作业得到展示,同学们心生羡慕,被展示作业的孩子也很自豪,感谢您的别样鼓励。”
直播课上优秀学生作业展示
原来,云校授课教师总在每次直播课前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这个看似微小的举动,早已被合作学校的老师们记在心里。他们像默契的伙伴,一起守护着孩子们的积极性——就像四川峨边民族中学901班的跟课教师魏老师,课上发现学生因作业没上"光荣榜" 而失落时,立刻私信陈玥老师提醒。
正在讲课的陈玥老师默默记下这件事,课程结束时特意补上:"老师最后还想表扬下峨边民族901班学生作业,解题步骤特别规范,大家请为他们点赞!" 屏幕那头传来孩子们的欢呼,魏老师课后回复:"谢谢陈老师,听到表扬,孩子们开心坏了。"
这些跨越了白天与黑夜的对话,藏着教育者最朴素的心愿。红笔批注在两地之间流转,最终化作学生笔下越来越工整的解题步骤,也化作了作业本上日渐增多的对钩。
在这个教师节,我们看见科技赋能下教育最美好的样子——不是冰冷的屏幕两端,而是无数个云端教育者,用专业与热忱编织的成长安全网。当数据精度遇上教育温度,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每份努力都值得被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