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优生培养卓越课程,我要给你们满分!”
2023学年末,广西省南宁市良庆区体强路初级中学副校长周家敏对着屏幕那端的海亮云校团队,毫不吝啬地竖起了大拇指:“感谢一年来的陪伴和赋能,在这次中考中对我们很多优秀学生都有很大帮助。期待下个学年开学初就能开始我们的云校直播课。”
这段带着满满诚意的评价,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良庆区的教育探索中漾开了圈圈涟漪,而故事的起点,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01 迷茫中坚定方向
2023年,周家敏刚来到体强路初级中学时,这所于2019年建成并招生的新校刚走过4个年头,正带着 “博爱笃学、健体强心” 的办学理念,在南宁市的教育土壤里扎根生长。
像许多成长中的新校一样,彼时的挑战显而易见:生源质量不及学校预期、优生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案、八成以上年轻教师处于专业上升阶段,虽满怀热忱,但在新中考研究与学生学科能力提升的实践中,仍需要更多元的思路与经验借鉴。
“要让幼苗长成大树,得给足阳光雨露。” 带着这样的思考,周家敏主动牵头、调研课程体系。当了解到海亮云校专为全国县域学校提供优质教学教研资源时,他仿佛看到了“破局之法”,立即与云校管理团队沟通学情与资源适配性,最终在2023学年推动双方首次合作,成功引入优生培养卓越课程——从资源筛选到课程落地,每一步都藏着他为学生争取优质教育机会的细致考量。
这不是简单的“借力”,更像是为师生打开一扇新窗——“云校老师面向全国各地学生授课,常年研究全国多地中考题型,讲解时会融入不同地区的经典例题,这些视角和内容帮助学生看到了更广阔的解题思路。”
更令人欣喜的是,年轻老师们的成长轨迹与课堂同步延伸。“老师们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全程跟课,认真记录云校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解题逻辑,课后又结合学情反复打磨,八成以上的老师十分认可云校课程。”
然而,探索路上总有波折。一模考试后,几个一贯表现突出的学生成绩未达预期,办公室里的讨论声渐渐多了起来:“是不是直播课节奏太快,学生跟不上?”“要不要先暂停调整,再看效果?”
面对老师们的疑虑与犹豫,周家敏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第一时间组织教研会,把成绩数据、学生课堂反馈和云校课程记录摊开在桌面上。“大家别急,教育不是种下种子就马上开花,敢尝试、能坚持,才有新突破,咱们得给成长留够时间。”
这份 “敢尝试、能坚持” 的笃定,终于在2024年中考迎来了有力回响:A+优秀人数达9人,普高录取人数突破173人。
亮眼数字的背后,是师生们一整年在云校课程中反复打磨、共同探索的扎实脚印——而这份沉甸甸的成果,也正是那句 “初三优生培养卓越课程,我要给你们满分” 的底气所在。
02 笃定中铺就路径
第一年的实践让师生看到了课程价值,也为第二年的深度合作打下了基础。
2024学年开学前,周校早早部署引进了海亮云校卓越课程,“九年级上学期开课我们就上直播课!让资源尽早服务于学生。”
甚至在给初二学生家长开家长会时,有家长主动询问:“海亮云校的课程,我们孩子到初三能参与吗?” 这也成了学校向家长介绍办学规划时,一个关于 “多元赋能” 的宣传亮点。
新学期,为了让课程更贴合学情,学校设计了更为细致的落地方案:两个直播教室按需分配,尖优生跟着云校课程冲刺拔高,优生侧重基础巩固与拓展。课前语数英跟课老师会提前打印课程资料,学生自主完成后交给老师进行批改,“孩子们带着问题上直播课,学习效率高多了。”周校说道。
于是,学校便有了这一场景:暮色里,距离云校晚自习直播课还有8分钟,初三学子已在跟课老师的陪同下坐在教室,课程讲义平摊在桌面,笔握在手里,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屏幕。
这个持续了两个学年的习惯,恰是这所新校与海亮云校从信任到默契的生动注脚。
03 协作中绽放火花
全学年30讲课程里,初三语文、数学直播课参与率保持在95%以上,英语课更是创下“全勤”纪录——从开学第一讲到年末最后一课,课堂上的互动,早已超越了 “教与学” 的单向传递,变成了屏幕内外双向共鸣的生动场景。
周家敏副校长为跟课教师颁奖
据云校英语教师陈玥反馈,“体强路初级中学上课前往往来得比较早,学生在看到自己作业在课前被点评时很激动,会走到屏幕前仔细观看。孩子们上课会积极举手、主动发言,互动情况特别好。”在这样高涨的学习劲头中,体强路初级中学初三英语在全学年30讲一节课不落、全程参与了直播课程。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迎考专题复习》课上,云校教师徐胜男按照 “必会考题—查缺补漏—冲刺满分” 的梯度设计内容,帮学生梳理前三章知识脉络。直播结束后,体强路初级中学的师生没有立刻退出——学生们举着手想继续提问,彼时,直播间里还有宁夏石嘴山星海中学、呼和浩特八中及海南屯昌中学等其他几所学校的师生,大家索性打开麦克风交流,原本19:50下课的课堂,在跨越千里的追问与分享中自然延续到20:15分。
那不肯下线的麦克风里,藏着的是孩子们对知识最热烈的渴求,是不同地域的师生因一道题、一个思路碰撞出的火花,让屏幕两端的热情在夜色里越燃越旺。
而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云校数学教师徐胜男批改完初三902班的14份作业后,特意与跟课老师吴俪叶反馈:“都是高质量作业,留痕和思考过程都非常清晰。”
吴老师回复:“同学们在您的教导下越来越棒了,比刚开始要好了,同学们看到鼓励和进步肯定信心满满。” 简单的对话里,流露出共同携手,助力学生成长的欣喜。
语文课堂同样暖心,今年4月,云校教师李和越分享了原创中考模拟卷——广西卷,特意说明试卷以广西2024年真题为范本,按新课标要求设置“壮乡铜鼓”大情境,契合25年命题趋势。
李冬云老师第一时间回复:“太感谢了,非常需要!我们要好好用起来才行。” 这份带着地域温度的试卷,很快成了班级的冲刺复习的资料,学生们在情境化题目中摸索解题思路时,收获颇丰,2025年中考放榜时,老师们看着成绩单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教育从来不是一场急功近利的冲刺,体强路初级中学与海亮云校的携手,更像在播撒一颗种子:双师配合的默契在沉淀,年轻教师的经验在积累,学生们看待问题的视野在拓宽。
2025学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屏幕内外的齐心协力,在新的学期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