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云校的课堂中,有位老师总能将课程演绎地如“现场演出”一般——他会像说相声那样巧妙抖出语文易错点的 “包袱”,利用历年真题给课文搭 “背景板”,甚至连控场时长都精准得像主持人报幕——他便是初中语文教师李和越。如今,身为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的他,用自己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爱上学语文,更成为了助力县域学生敲开重点高中大门的引路人。
01 那些踩过的坑,都成了后来的光
尽管李和越中考考取所在地区第1名,高考黑龙江省排第183名,但他的学生时代,藏着太多“普通学子的共鸣”。
初一、初二时,李和越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跟着老师的节奏踏实往前走,唯独面对语文总有些 “没底”。“语文学科没有标准答案,那时我最怕写主观题,明明觉得答得挺好,一看分数却总不如预期——后来当了语文老师才明白,是我没找到‘结构化的思路角度’,完全凭感觉瞎写是不可行的。”
这份“没底”,直到高中都没完全消散。李和越摸清了自己的学习策略,从高一年级开始,语数英三科优先啃教材,数学稳在140分、英语突破130分,唯独语文,他花了更多时间 “补坑”。
高中时的一段小插曲,更成了他奋发的 “催化剂”:“班里有个同学看着不怎么刷题,考试却总能考得不错。我不服气,暗自和他较劲,于是,我经常课后找老师请教问题,自己再琢磨为什么这么做,慢慢就摸到了学习的‘门道’。” 这段经历,后来成了他和学生谈心时的 “家常话”:“你们现在困惑、焦虑的事情,老师当年都经历过。别怕踩坑,把坑填成台阶,就是进步。”
后来,高考结束填志愿,报名提前批的两个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让他纠结了好几天。校长和班主任特意拉着他聊了一下午:“和越啊,你平时爱说爱笑,跟谁都能聊得来,讲起事儿来又幽默又有条理,北师大更能发挥你的特长。”
师长的话点醒了他,这份顺着性格、贴着本心的选择,悄悄为后来那个在语文课堂上侃侃而谈、用语言点亮无数县域学生的自己,埋下了最温暖的伏笔。
02 北师大的“多面手”,藏着语文课堂的 “密码”
走进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李和越的“身份”一下子丰富起来——校园歌手大赛的主持人、校报主编,他还常泡在离休办兼职,听退休老教授们 “唠学问”。这些看似和语文教学没有直接相关的经历,却悄悄为他后来的课堂埋下了 “彩蛋”。
李和越担任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
作为主持人,他练出了“控场的本事”:“主持要掐着时间走,还要调动观众情绪。现在上语文卓越课,我也会严格控时长,每个知识点、每个易错点都像‘相声里的小包袱’,得在最恰当的时候抛出来,让学生跟着思路走,还不觉得枯燥。”
校报主编的经历,让他更懂 “文字的力量”:“编稿时要琢磨读者想看什么、能看懂什么,现在设计课程也是一样——不能只顾着‘灌干货’,得想学生能吸收多少。”
最让他难忘的,是在北师大离休办兼职时和老教授们相处的时光。午后的办公室里,阳光洒在泛黄的书页上,一位编写过多年教材的老教授常和他聊起教学:“做学问不能飘在天上,得接地气;教别人更要摸着对方的难处来,别光顾着自己讲得痛快。” 那时的他似懂非懂,把这话轻轻记在了心里。
03 从线下到云端教学,和学生互相照亮
毕业后,李和越先是在北京工作,而后辗转来到杭州。2022年,机缘巧合下他加入海亮云校,从此开始了云端语文教学之旅。最初,李和越凭着自己研究中考真题总结的规律,把课上得 “干货满满”,却慢慢发现不对劲:“我讲得越投入,学生的反馈越平淡——后来才懂,自以为是的灌输,不如换位思考的引导。”
在云校教学副校长邵军和学科专家张老师的点拨下,他开始重构课堂:把 “教师主讲” 改成 “师生互动”,把 “知识点罗列” 改成 “易错点梳理”,甚至把自己的“相声情结” 搬进课堂来吸引学生。
这份 “把课堂当舞台” 的巧思,后来还登上了年会舞台。2025年,李和越穿上大褂,表演了一场《云校风云录》相声。他调侃着办公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变化,讲述着近年来自己和云校教师为乡村教育振兴的故事,幽默诙谐、眼里有光,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这三年半时间里,最让他暖心的是和孩子们的互动。“每次上课,屏幕里的孩子都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听得特别专注,不是我在照亮他们,是他们的眼神、他们的反馈,给了我继续做好乡村教育振兴的力量。”于是,学生怕语文主观题没思路,他就拆解 “结构化答题法”;学生对古文背景陌生,他就补历史小故事;学生写作文没素材,他就引导大家从生活里找灵感,帮学生逐个扫清学习路上的障碍。
在云校三年半的教学时光里,他不仅读懂了 “好的教育从来都是贴着学生的心走”,更用这份坚守收获了来自贵州仁怀七中、浙江常山城东中学、甘肃马家窑初级中学、内蒙古呼和浩特八中等全国合作学校师生的真心与信任,帮助超200名学生考取当地重点高中。
“精心备课,激情饱满的上课,我们从课程获得很多知识和方法” “太感谢李老师了,给学生批改得细致入微” “同学们很喜欢您,有机会到南宁和大家见个面” ......正因这份把“学生难处放在心上”的扎实教学,让他被委以初中语文教学组组长的重任,兼任初二语文卓越课教师,这份责任,让他的教学惠及更多课堂。
备课日常
如今,在云端的方寸屏幕前,李和越依然像当年在北师大舞台上那样,用热情和专业“主持”着每一节语文课。他知道,那些被文字点亮的眼睛,那些因思辨而发光的时刻,终将成为县域学子们走向更远未来的 “光”—— 而他,愿意一直做那个 “举灯人”。